最失败的教育:孩子不努力,爸爸不出力,妈妈用蛮力
近几年,成人的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被追溯到原生家庭,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开始思考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,在媒体的大力引导下,孩子的教育问题被重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随着对教育问题的反思,社会和家庭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,母亲这个身份变得越来越重要,身为人母,变得越来越焦虑了。
1
我们这些当妈的人,真的是活得怂且卑微
前不久有一位妈妈对我说,为了让孩子好好写作业,她可谓连哄带骗,连鼓励带表扬,连鼓掌带点赞,大张旗鼓地像个神经病!
最近她女儿迷上了舞蹈,天天练下腰,有一次她女儿写作业又磨磨蹭蹭,她居然灵机一动说:你十分钟内写完作业,我就给你下个腰!
说完以后她忽然意识到,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贱了!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,自己真的什么都敢干啊!她一米六的身高,75Kg的体重,肚子圆得像个地球仪:还下腰呢!我哪有腰啊!
听她说完我噗嗤一声笑了,笑完又觉得特别辛酸。
一方面为孩子殚精竭虑,耗尽心血,一方面又克制自己情绪,让自己正能量满满。还要不时的检讨一下自己,是不是哪些问题处理得不好,让孩子受了委屈。
我们这些当妈的人,真的是活得怂且卑微!
但是即使这样煞费苦心,是不是成绩斐然呢?
答案是:未必。
一位叫番茄的妈妈对我说,自己从女儿上一年级时开始陪读,一直到现在女儿上初二,她不但没有把孩子培养成什么学霸,反而和孩子关系越来越僵,现在她和孩子根本没办法平心静气说话,一张嘴就是吵架。
不是不教育,而是教育很失败,为什么会这样?一般情况下,失败的教育离不开这三个原因:孩子不努力,爸爸不出力,妈妈用蛮力。
2
孩子不努力
教育的主体是谁?是孩子。最该努力的人是谁?是孩子。
但是反观现在的教育现状,最最努力的人是谁?是妈妈!
我经常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带娃上课的妈妈,她们肩上背着书包,手里拎着提包,怀里抱着各种各样的杂物,一边走路带风,一边不停的催促:快点快点,要迟到了!
而身边那个孩子,手里玩着玩具,眼睛左顾右盼,虽然被妈妈逼迫着,催促着,却一脸事不关己,岁月静好。
到底是谁去学东西?到底是谁怕迟到?
有记者曾经到一家知名教育机构去采访,发现里面除了学生爆满以外,每间教室的后三排坐的全是家长,还有一些家长直接和自己孩子同桌,以起到监督的作用。
不管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多少,首先需要意识到:孩子是教育的主体,孩子是自己学业的主人,家庭和学校环境虽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,但是最终孩子会走什么样的路,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。
不管教育采用什么方法,如果没有唤醒孩子本身的内驱力,如果没有让孩子自发地去努力,家长做得再多也是越俎代庖,做得再好也是拔苗助长。
3
爸爸不出力
不知你们发现没有,大部分陪读的家长/监护人里,有爷爷,有奶奶,有妈妈,就是没有爸爸。
或许这只是一个巧合,或许不是。
朋友小欧坦诚地跟我说,自己从来不放心爸爸去陪孩子上课,一般她陪着去上课,可以在教室外面听两耳朵,万一孩子哪里不会了,还能指导二三,要是爸爸去上课,估计就是打满两场手游就回来了,孩子讲的什么他不知道,也不关心。
不关心就不关心吧,谁让咱都说了,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呢!
但是他们不说话还好,一说话就戳你肺管子。
小欧说有一次她带孩子去学钢琴,孩子抹着眼泪说不要去,正僵着,她老公非常及时出现了,大叫着说:这都报了多少课了,天天给孩子报课,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!不去了不去了,不就是个钢琴吗?!不会钢琴影响考大学吗?!
你们也常有这样的感受吧?
在这个家里,你是亲爹,我是后妈。
亲爹永远都在为孩子着想,而后妈,永远在和孩子对着干。
每当孩子在困难面前退缩,妈妈和孩子较劲,鼓励他坚持的时候,亲爹总是跳出来给后妈泼一瓢冷水:孩子压力够大了,你天天这么逼孩子干嘛!
有一种苦,叫作你不懂我的苦。
在很多爸爸的眼里,教育孩子就和赏花是一样一样的,想起来了就看一眼,想不起来,就连看也不看。
教育孩子,妈妈可谓是全力以赴,爸爸呢,只能算重在参与。
4
妈妈出蛮力
孩子不努力,爸爸不出力,老师给压力,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妈妈就算情商两万里也难免会着急焦虑。
于是就促成了教育失败的第三个因素:妈妈用蛮力。
什么是蛮力呢?就是你花费的力气比较粗糙笨拙,力量虽然很大,但可惜没有什么效果,反而造成了伤害。
我表哥的孩子去年中考,中考前夕嫂子找到我,说孩子学习劲头不足,上课经常走神,已经被请了很多次家长了,说的眼泪汪汪的,特别可怜。
我心里想,这小外甥怎么这么不懂事,于是就叫过来准备训斥一顿,哪想到他跟我说的却是另一种情形。